旋转式摩擦色牢度测试仪的工作原理
旋转式摩擦色牢度测试仪通过模拟实际摩擦场景,评估纺织品、皮革等材料在摩擦下的颜色牢固程度,其核心原理可概括为以下步骤:
- 固定试样与摩擦布
- 将待测材料(试样)固定在圆形测试台上,确保表面平整。
- 将标准摩擦布(如白色棉布)固定在摩擦头上,作为“摩擦介质”。
- 施加压力与旋转摩擦
- 摩擦头以恒定压力(如9N)垂直压在试样表面。
- 摩擦头沿圆形轨迹旋转,反复摩擦试样表面(如旋转50次或100次),模拟长期使用中的摩擦行为。
- 干/湿摩擦测试
- 干摩擦:直接用干燥的摩擦布测试。
- 湿摩擦:将摩擦布浸湿后使用,评估材料在潮湿环境下的色牢度。
- 颜色转移评估
- 测试后,观察摩擦布上的颜色沾染情况。
- 通过灰度样卡对比或仪器测量,判断颜色转移程度,评定色牢度等级(如1-5级,5级最佳)。
关键点总结
- 标准化摩擦:压力、转速、摩擦次数均按标准设定,确保结果可重复。
- 模拟真实场景:旋转摩擦路径更接近实际使用中的复杂摩擦方式。
- 结果量化:通过颜色转移量直观反映色牢度,指导材料改进。
这种测试仪广泛应用于纺织、印染、皮革等行业,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具。